2010-05-10

《眼淚》中山特映會,導演鄭文堂談創作理念


2010-05-06
【校園記者沈世祐採訪報導】2009年獲選為台北金馬影展開幕片、由導演鄭文堂執導的電影《眼淚》,6日下午來到中山大學進行校園巡迴特映會。會後亦由鄭文堂、中山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教授唐文慧舉行座談,與現場學生針對影片議題、製片理念進行互動交流。
三十年前的台灣,是個不安頓的社會。從解嚴到戒嚴,黨外活動與社會運動零星四起。當時,許多人因為司法體系執法與訊問過程中的瑕疵,無故擔上某些罪名、遭判冤獄,嚴重影響人生、也導致家破人亡。電影《眼淚》敘述在這樣的時代脈絡下,一名刑警面臨破案壓力,採取暴力逼供的手段,強迫未犯案的人認罪。多年以後,面對類似的案件以及人際上的巧合,使得該刑警不得不面對藏在心中的這個「罪行」。
值得一提的是,劇情本身除了展現主角內心的矛盾與呈現出「寬恕」、「贖罪」等議題外,《眼淚》更在導演的構思安排下,以大高雄地區作為其主要的場景。其中主角老郭的住所,即是中山大學附近的「壽山旅社」;而電影中老郭在鐵道散步畫面,更是取景於高雄港站。熟悉的景象使中山學生在欣賞該部電影時,有更深的親切感。
《眼淚》放映結束後,由本校社會所教授唐文慧主持,與導演鄭文堂進行影片座談會。鄭文堂表示,開始從事電影工作以來,對於社會觀察更為敏感,因此便想要透過電影的形式,反映台灣社會的各種議題。「電影除了商業外,是有另一種力量的,尤其在社會運動中更扮演特殊的角色。」

由於生長經驗使然,社會上的許多元素都能成為鄭文堂的取材對象。對於《眼淚》這部作品,鄭文堂希望能從這些小人物的故事中,探討台灣過去曾發生過的「冤獄」與「刑求」等議題。除此之外,電影中也運用了相當多的「反射」的意象,如玻璃、鏡子、水的倒影等,試圖傳達出人務必「反思自己、面對自己」的意涵。鄭文堂說明,《眼淚》只是「轉型正義」系列的首部曲,未來也將持續透過鏡頭,呈現出更多社會細膩的面貌。

主辦本次《眼淚》中山特映會的「打狗柴山大學學生權益促進聯盟」,也希望經由影片傳達出的意涵,帶給學生們面對校園公共議題時更多的體會與省思。除了先前結合中山校園議題製作「KUSO版《眼淚》」影片宣傳本次特映會外,聯盟發言人蔡雅如於座談會後表示,期待有更多同學們積極參與這些切身關己的校園問題,透過各項管道以維護自身權益。